火鍋之源
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地處重慶南岸的海棠溪水碼頭商賈云集,桅墻林立,繁盛一時。這里不僅是當時連結市區與南岸的主要輪渡碼頭之一,而且是川黔公路的起點站和主要的貨物周轉之地。特別是抗戰時期,從滇緬公路上源源而來的美國援華物資,大多都要在這里卸貨裝船,運往各地,最繁忙時,每天進出停靠的船舶達數百艘之多,其他的餐飲業也隨之火爆繁榮,樂壞了前來開門打店的大小老板。不過這些餐館卻很少有船工牽夫們進出,一來吃不起,二來不對胃口。多數船工牽夫依舊是自炊自飲,津津有味地吃他們的“連鍋鬧”,偶有上街覓食的,也難得腹飽興盡而歸。
這種情況被兩個深諳重慶火鍋之妙,又頗有經營頭腦的年輕廚子看在眼里,他們不顧同行嘻笑,幾乎是同時在海棠溪古橋的南北橋頭,各自搭起一間草棚,砌上幾眼土灶,開起了兩家火鍋館。南橋頭的那一位名叫葉榮昌,北橋頭的叫李文俊。因為毛肚鴨腸等東西可以在附近的屠宰場就地取材,成本很低,加上他們在調味上都有一套,價廉物美,很快就受到了船工牽夫們的青睞,小小的店子一時顧客盈門,紅火異常。
橋頭火鍋之源
中華老字號橋頭火鍋于宣統元年九月誕生在重慶南岸海棠溪小石橋旁,癸未仲冬姚敘章作于磁器口老重慶畫坊